为民族工业造"芯"
十八年磨一剑 | 记“姜氏焊接法”创始人压力容器公司焊工姜梅的成长之路
发布日期:2020-08-21
        十八年风风雨雨,十八年春华秋实。从一名稚气未脱的少年,蜕变为公司技术骨干,压力容器公司焊工姜梅的成长之路,值得与大家分享。
        2002年,年仅18岁的姜梅进入恒坚压力容器公司,被安排在工业机班组从事埋弧焊工作,这个工作的难度在于焊接角度怎么调整,电流电压与焊接速度的匹配。当时带他的师傅,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焊接老技师汪金生。汪师傅对人要求严格,对焊接工艺要求很高,小姜每次操作稍有不当,都会被汪师傅认真指出。汪师傅经常教导他: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埋弧焊接师傅不仅要吃得起苦,受得起累,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观察,善于寻找新的方法。
        姜梅深知,自己只有初中文化,要想成为技能大师除了苦学苦干没有捷径。他生来骨子里就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,凭着笨鸟先飞的毅力和勇于钻研的韧劲,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钻研焊接技术上,也终于获得了回报——2004年衢州市总工会举行焊接比武大赛,姜梅和另外两名同事组团参赛,荣获团体二等奖。
        同年,姜梅转入立式储气罐班,承担主体纵环缝的埋弧焊接工作。纵环缝的焊接对专业技术和质量过程控制的要求都非常高,姜梅并不胆怯,他虚心地求教公司技术人员以及班组的焊接老师傅们,并积极参加公司的各类培训。他通过勤奋好学,最终掌握了一手过硬的焊接技术,焊接出来的产品不仅焊缝美观,而且探伤合格率也极高,他成为了车间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,在团队中也起到了传帮带的重要作用。
        2016年,姜梅参与印尼膨胀发电机组外围容器的制造,主要负责环缝焊接。印尼膨胀发电机组外围容器直径达四米,是公司创建以来直径最大的外围容器,合龙缝的内部焊接是手工打底,机器没法进入,只能靠手工电弧焊,内部焊接烟尘又无法及时排出,导致工作环境恶劣,劳动强度大,其中的工作困难不言而喻。整个容器吨位超过四十吨,组对吊装难度高,工期也特别紧张,但这一系列的困难并没有难倒姜梅带领的团队,相反,所有人都愈战愈勇,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,如期保质保量的交货。
        姜梅多次被集团聘为技师。随着公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传统工艺已不能满足公司前进的步伐,故改进生产工艺势在必行。大型储气罐对接环缝内部打底焊传统工艺为手工电弧焊打底,劳动强度大,工作环境差(电焊烟尘),效率低,后改为埋弧焊打底,还在埋弧焊机上加装了内视摄像头,方便焊工能更好的控制焊缝的走向。姜梅带领团队经过努力,反复试焊,取得成功,效果显著。该工艺的优势是:用埋弧焊打底12mm以下的母材无需开坡口,大大减轻了下料工的工作量,还节省了氧气和乙炔的使用量,直接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;减轻了焊工的劳动强度;改善焊工的工作环境,有效的保护焊工的身心健康;提高生产效率,通过试验,比手工焊的效率提高了80%左右。2019年,由姜梅创新的大型储气罐内环缝焊接法,被浙江省总工会评为优秀内环缝焊接法,并以其姓氏命名为“姜氏焊接法”。
        “宝剑锋从磨砺出、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十八年磨一剑,姜梅就这样坚持在技术难度大、工作环境艰苦、劳动强度大的车间生产焊接第一线,在弧光闪耀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。他永不自满,他永不服输,在平凡的焊工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,他用自己的所学、所能为开山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
查询关键词